当前位置:首页  新视点

李立浧:潜心电力技术与电力人才培养

时间:2016-12-22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2669

分享到

  李立浧,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我国著名电网技术专家、直流输电专家。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和电网技术研究,为推进我国电网技术发展,尤其是直流输电技术与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2016年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从黄河到长江到再到珠江

  李立浧院士出生在江苏水乡——建湖,求学于清华大学。在甘肃工作16年、湖北工作8年后,25年前,他又来到珠江边的广州工作至今。他的工作经历因此被同事概括为“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

  1968年7月,李立浧从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毕业。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他踏上西去兰州的列车,进入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建设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作。
  一开始他是输变电建设的送电工,挖坑、立电杆、架线是基本作业,不接触电,看起来不涉及电力技术知识。但他认真对待,向工人和实践学习,在下工地的第一天,就爬上电线杆开始作业,将学到的知识努力为工程服务,很快得到了工人的认可。
  大西北艰苦的条件,被李立浧视为对自己精神、技术和体魄的磨炼。夜晚在煤油灯下看书,他的近视度数达到了2000度,但这更促使他投身电力这一给人带来光明的事业。李立浧尽可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到施工实践中,有一次330kV的施工,是我国第一次双分裂导线施工,由于缺少经验,一个月都没能架成一档线。见此情景,李立浧利用材料力学柔索理论中的悬链线方程进行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5天就架好一档线。
  由于基础扎实,工作认真,李立浧3个月后就当上了技术员。他利用自己在现场第一线的施工经验,全面改进了线路施工的工艺导则,深受工人们的欢迎。
  后来,他逐步负责起公司的技术工作,成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带领送变电公司参加我国第一个交流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全国大会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之后,他被调到武汉的中国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筹备建设我国第一个±500kV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工程建成后又调到南方电网筹备建设我国第二个±500kV直流输电工程——天生桥-广东直流输电工程。

 

从直流输电到交直流并联电网 

  多年来,李立浧主持和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特大型输电项目,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参与和组织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直流输电工程主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国电力工程界被誉为我国“直流输电第一人”。
  “什么是创新?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想出的办法有新意,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创新”。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李立浧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一项又一项空白。虽然电网建设中不乏创新之举,但“葛上”“天广”等工程的直流设备技术规范均是聘请外国咨询公司编制,耗资数百万美元,李立浧一直对此有所遗憾。他认为,中国直流输电工程的设备技术规范,应该由中国人自己编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贵广直流工程”中,李立浧主持编制了“贵广”直流工程设备技术规范,不仅结束了请国外咨询公司编制技术规范的历史,而且为我国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技术范本。
  除了直流输电技术,李立浧还为我国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突出贡献。一直以来,我国的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呈逆向分布,因此西电东送成为战略性举措。交直流并联输电,既可以充分发挥直流输电远距离、大容量、可控性强的特点,又能发挥交流输电的联网功能,是南方区域西电东送和网架结构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技术一开始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且国内外均无建设运行大规模交直流并联电网的经验。
  李立浧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主持南方交直流并联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工作。他主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制定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和重大技术原则。经过接近10年的自主创新,最终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可靠、运行效益最好的交直流电网系统,确立了我国在世界大电网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被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电网企业广泛借鉴,对世界能源开发利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007年,李立浧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电力企业10年里当选的第一位院士。

 

从电力技术到人才培养

  由于在电力技术上的深厚造诣,李立浧很早就被华南理工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并指导研究生,2008年正式受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他在这个岗位上充满着热情和动力,积极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堂堂正正地做人,认认真真地读好书,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李立浧对学生有着真诚的关心和期待,他不仅关心学院年轻学生,还多次参加全校新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们通过努力奋斗和扎实学习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有朝气,思想活跃!”谈到华南理工的师生,李立浧由衷赞赏。在南方电网工作的时候,李立浧常常接触从华南理工毕业的学生,他说当时就觉得华南理工的学生很不错。来到华南理工工作后,他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也一步步加深。他被学校独有的氛围感染着,在日常教学、科研中跟年轻师生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激发新想法、新创意。
  李立浧认为,这与在企业工作不一样,在企业主要是做工程,在学校是搞教学、科研,侧重点不同。“长期在企业的一线工作经历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使我的思维更加开阔”,他说,如果以前主要是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和电力工程建设,那么现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力技术教育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要走出一条新路。
  电力学院与南方电网、葛洲坝水电集团公司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起校外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并形成了制度化的“企业专家上讲台”教学机制,建立了高校、行业、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密切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多年就业率达到100%,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电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逐渐成长为行业中坚。
  “不管是电力技术的教育和科研,还是对国家的贡献,我们不输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的电力学院。”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口碑上,也体现在学院近年来高层次人才、科研平台与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增长数量上。 

  “不仅要在教学科研方面紧紧把握国家重大需求,还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去考虑技术的发展方向,”李立浧说:“我热爱电力技术,更爱电力技术教育,愿意把未来贡献给我国的电力技术教育事业。”

 

《新视点》第15期团队

文 字:卢庆雷

图 片:卢庆雷 人事处院士办

编 审:柯 宁 孙宏志

总策划:王丹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