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视点

徐树:做一个有德行的法律人

时间:2018-07-11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4854

分享到

人物简介:

  徐树,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争端解决等。主讲课程有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等。在《法商研究》《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刊》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多篇被转载,入选2017年国际法学科法学核心刊物高产作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研究项目、广州市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曾获2015年、2016年、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法学之道,不在于雄辩的口才,德行是最重要的。”徐树初入大学第一次接触法学,老师就在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强调。法乃公正善良之术,如医学之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14年来,从初尝法学滋味到攻读法学博士,到而今成为一名法学传播者,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树对此有更深刻的体悟,并努力践行着。“无论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德行都是最重要的。教师、法律事业往往是和做人合一的,就是你做人有什么境界,教师、律师事业也应该会达到什么境界”。


法之德重爱国

徐树,身材并不算高大,但脸膛儿方正,简约镜框的映衬下,一双不大的眼睛闪烁着内敛深邃的光芒,骨子里透着一股向上的倔强劲。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小山村长大的他,硬是凭借实力稳稳地考入清华大学读本科,并在清华大学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读大学期间,徐树沉下心来学习,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等大大小小的奖学金。他不死读书,喜欢尝试新东西,同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做过楼管、安全巡逻、整理自行车、报刊亭卖报纸、帮忙搬家等等各种各样的勤工俭学岗位。

徐树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

  变则通,通则久。自中国加入WTO和“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徐树敏锐地选择了专攻国际法领域。国际法与国内法不同,国内法规范的是单位和个人,国际法规范的是国家。国际法看似与公民个人很遥远,好像只有外国人、外交官等群体才熟悉,实际上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内与国际问题相互交融,民族与宗教、中美贸易战、恐怖主义、生态环保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让人热血沸腾的《红海行动》《战狼2》剧中涉及海外撤侨、国家管辖原则等不少国际法知识,也让我们懂得: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有家;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能回家。作为一位国际法律专业人士,徐树认为:法之道,重在爱国。在任何时候,国家都是第一位的。国家利益是国家进行一切国际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伴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逐步推进,越来越需要用国际法保障国际投资和贸易,需要在提升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重任在肩,徐树努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声,聚焦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争端解决等开展研究,在《法商研究》、《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刊》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多篇被转载,还入选2017年国际法学科法学核心刊物高产作者。“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曾经无数次的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不断推敲、数易其稿,徐树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可想而知。


学之德为尽心

  学法律有众多法律法规需要掌握,有大量的法律条文需要记,很多时候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想学乐学呢?徐树认为,“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互动,让学生感觉和教师在一起是轻松愉快的,并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思则清,辩则明。课堂上,徐树频繁地随机选择学生,抛出问题,一步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和分析问题,最终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和选择。徐树希望通过不断循环这一过程,让学生做到“互动成为习惯,思考成为本能”。

徐树演绎的课堂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国际热点问题都涉及国际法问题,思考、学习也成为徐树的生活常态。他密切地关注国际法院、WTO网站等各种国际网站,查阅大量时事资料,并提取精华整理成法律时事案例。一个案例,少的几十页,多则长达几百页,加上英文阅读翻译费时,加工提炼的难度可想而知。徐树笑称:“备课是个体力活。查网站、逐字逐句敲出来,电脑前一坐就要几个小时。”不怕苦不怕累,徐树终于搜集建立了50余个经典案例库。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投入程度明显提升。文科考试一直被人诟病为“贝多芬”(背多分),为防止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而考试,徐树把考试重点也放在案例解析,考验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就这样,通过一次次互动课堂、案例讲解、考试检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会走到实际中去分析思考问题。

  学好国际法,必须过英语关。英语语言能力是全英教学最大的障碍。徐树深知学好英文必须静下心来,一词一句积累,不可急功近利,所以主讲《国际法(全英)》《WTO法(双语)》《国际投资法(双语)》《欧盟法(双语)》等课程时,他非常有耐心,鼓励学生多读多累积英语专业词汇,在上课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仔细观察、评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提问、进行不同深度的思索,各有所得。

  好的课堂并不需要刻意粉饰,好课出自常态课。务实的华南理工大学组织教学竞赛时不“做课”,注重展现最真实的课堂状态,安排专家临时到课堂听课然后现场评分。比赛当天,徐树就如平时上课一样,一点儿也不紧张,凭借一支粉笔、一份PPT、一本书等再普通不过的几样东西,却让课堂充满互动,智趣茂生,引人入胜,还收获了2018年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8年本科教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为师之德唯用心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来华工工作的第一年,徐树便担任班主任。“既然要做就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就对不起学生。”这一朴素真诚的想法激励着他使尽浑身解数。

  1987年出生的他,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不是太大,很容易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树哥”。刚入校这段时间的学生最需要关心,于是徐树和学生约定:大二前,和班里每一个学生约一次饭。“和树哥没有代沟,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谈学习、说未来。”卓越同学谈起徐树老师格外开心。平日里,徐树经常主动找学生聊天。若是学生有学业、职业规划、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找他,他便积极答疑释惑,帮助学生找寻合适自己的方法方向,陪伴学生慢慢成长。

徐树作为班主任送别他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生

  有如春天般温暖,也有如寒冬般严厉。学生离开象牙塔前最难的功课——毕业论文写作也让徐树头疼,因为他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论文选题、写作思路、行文安排、查阅资料等两眼一抹黑。为了攻克论文难关,徐树下了一番“绣花”的功夫。先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几个题目,然后就为什么选、解决什么问题等数次碰撞、沟通,再结合研究前沿、学生胜任力等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题目,接着对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事无巨细地指导。“能说会写是法律人的基本功,但做人做事不能自说自话,写论文要有读者(受众)感,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少用或不用信息量大又长的杂乱句子。”徐树将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倾囊相授,让学生用工匠精神打磨每一个细节,论文质量自然大幅度提高。多名学生获得毕业优秀论文奖,徐树亦因此连续3年蝉联校级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全班32个学生,徐树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缺点是什么。在温暖的班级,学生们卯足劲,加油学,成长更快。2014到2018这段时间对徐树来说意义非凡,他全程见证了他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大一的青涩懵懂、大二的奋起拼搏、大三的勤学苦练、大四的成熟不舍再见。全班继续读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占一半的毕业答卷也见证了徐树的点滴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青年教师遇上青年学子,必然是一场奋斗的盛宴。徐树每天把时间安排地满满的,不是在课室,就是在备课;不是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在准备上课的路上;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科研。忙忙碌碌,只为学生们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时刻铭记“德行”二字千金重。


《新视点》第47期

文 字:王功敏 冯修儒 实习生

图 片:受访者提供

编 审:张 征 周 玉

总策划:张锅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