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

金鑫课题组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新冠患者血液贯穿组学特征

时间:2021-08-06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3523

分享到

  7月27日,医学院金鑫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The trans-omics landscape of COVID-19” 的研究论文,首次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脂质组、非编码RNA等层面对231例新冠患者的血液进行了贯穿组学测序分析。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COVID-19的多组学特征,为COVID-19的潜在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Nature Communications 官网截图

  当前,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根据WHO的官方数据,截止2021年8月初,全球已经有逾2亿新冠确诊病例和超四百万例死亡病例。从新冠爆发之初,各国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对疾病的认识从无到有、不断深入。然而迄今为止,新冠患者的血液贯穿组学特征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课题联合攻关团队首次对231例新冠患者的血液进行了贯穿组学检测(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脂质组、代谢组、非编码RNA)。通过系统性的分析,不仅找到了跟新冠肺炎症状具有潜在关联的SNP位点及相关基因,还揭示了色氨酸代谢产物积累可能是导致重症患者的T / NK细胞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干扰素信号通路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渐被抑制的现象。

 

项目整体设计

  该研究发现,重症患者中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肌醇(LPI)和神经酰胺(Cer)的脂质水平出现了上升,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酸(LPA)的水平降低。PE与RNA病毒复制相关,这意味着危重症患者中PE的增加可能促进病毒的复制。

  该研究表明在危重症患者中,T/NK 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存在缺陷。此外,分析结果提示干扰素信号通路随着疾病进程被下调。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干扰素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症状组的患者中抗病毒干扰素水平,研究团队发现相比于无症状感染者,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干扰素信号通路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现象在危重症患者中最为明显。这一结果显示干扰素信号通路可能在新冠患者的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金鑫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马丁院士、陈刚教授、孙朝阳教授、王琳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图文/医学院)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482-1





文字:

图片:

视频:

编辑:

责任编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