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南方+:“我和祖国有个约会”,7位广州留学归国青年分享成长故事

时间:2022-05-21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487

分享到

  南方+5月21日讯(记者 傅鹏)留学归国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5月21日,广州召开“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留学归国青年故事会(2022年总第61场)。现场,7位在广州发展的留学归国青年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尽管来自不同领域、曾在不同国家求学或工作过,他们共同的选择是回国发展,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故事会现场。故事会现场

李志坚:

广州高质量发展给归国青年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广东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发源地。”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坚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赴英国留学深造,近年来他也成为广州欧美同学会的常务副会长,推动广州欧美同学会发挥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李志坚表示,广州欧美同学会是服务广大留学人员的群众团体,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他们努力践行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推动“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广州·生物医药)”申建工作,启动“广州欧美同学会海归青年创业报国‘云帆计划’”,办好“羊城海归系列”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在留学人员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留学人员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逐步提升。

  “当前广州市正在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水平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李志坚认为,这将为拥有海外经历、国际视野的留学人员,特别是留学归国青年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然:

从自身做起,讲好中国故事

  “我很幸运能向世界讲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故事。”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然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认为要从自身做起,善靠各方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参与新华社录制的一档英文节目“China Chat”。在节目里,她和另一名人大代表现身说法,向几位外籍人士讲解何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安然说,她谈到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时就以自己为例子,她自己是归侨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是海外600万华侨,同时也代表了回国报效祖国的一批留学归国学者。

  “无论我的身份是留学归国学者、归侨,还是人大代表、教师,不管哪一种身份,都要发挥不同角色的优势,做好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安然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依靠国人,还要善靠广大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群体力量。因为他们是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


赵淦森:

乘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东风找到了远方

  “我是乘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东风找到了我的远方。”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淦森说,他是一个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正是赶上发展的机遇,他不但上了大学,还去了英国攻读博士,这是以前他不敢想象不敢奢望的。

  第二次发现“新的远方”是赵淦森在世界最顶级的大数据公司工作不久后决定回国的时候。“在我留学归国希望报效祖国的时候,祖国给我一个全新的舞台,让我发现了新的远方。”赵淦森说。

  他曾花了2年时间,专门寻访“两弹一星”老一代科学家的艰苦研发足迹。他注意到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21人是留学归国人员,时间最长是钱学森在国外20年。在半个世纪前,留学归国的前辈们就给他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赵淦森表示,越来越深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科技工作者、留学归国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有“与民族大业同心,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决心和精神。


张智勇:

让再生医学能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手段

  “感恩祖国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非常好的平台去追逐再生医学的梦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勇很庆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他选择了回国发展。

  张智勇从小对生物医学就非常感兴趣,当时高考报志愿时,所有的志愿都与生物医学相关。此后他前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求学、工作,最终选择了再生医学这个行业,一路上发展都顺利。直到因为留交会的机会了解到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的光明前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于是于2012年选择回国。

  “我们立志把知识变成产品,为临床去做有意义的事。”回国后,张智勇提出要培养有产品经理思维的科学家,他从上海来到广州,就是认为要真正造福病人需要研发和临床结合,而广州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过去5年,张智勇带着团队将开发的多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其中一个项目治疗了几百位在传统医学上走投无路的病人。2020年,张智勇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希望未来10年能够尽我所能,让再生医学最终能够成为临床的一个常规治疗手段。”张智勇对未来充满期待。


殷盼超:

培养输送紧缺人才,将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极致

  “在国外学习、工作的8年,是我自身成长和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让我有机会来成长、来报效祖国的过程。”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盼超说,当初因为国内新材料领域有待发展,他选择去国外求学,学成之后便选择回国。

  让殷盼超感觉幸运的是,他遇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引进人才的机会。“广州国际校区是吸引和培养海归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殷盼超表示,该平台充分发挥了他们这一代人的能力,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成为教师后,他时刻记得要践行立德树人,不断为社会输送人才血液。他表示,当时没有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在国内率先开辟了散射方法概论的这门课程。这为大科学装置建设系统地培养人才、输送紧缺人才提供了助力。

  “在这伟大的时代,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将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极致。”殷盼超说。


谢黎炜:

关注健康老龄化,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我们将海外的学有所成,有效地融入到中国本土的教育,能够不断的影响青年学者的成长。”抱着这样的理念,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博士生导师谢黎炜于2017年完成了10年的留美学习和工作,踏上了归国之路。

  谢黎炜来到了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从零开始组建科研团队。回国后,他对每一个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秉承因材施教和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过去的5年里,从谢黎炜的实验室走出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学术界、公共卫生、以及企业就职,也有一部分青年学生,求学海外。这,令他欣喜。

  谢黎炜注意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对此,他所在的团队一直探索在人类衰老和健康奥秘的路上。比如,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骨骼肌衰老伴随铁死亡的发生,利用铁死亡小分子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衰老骨骼肌的萎缩和功能障碍。此外,该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努力推动创新药的本土化和临床试验。

  “我们团队将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现,贡献我们的力量。”谢黎炜说。


徐翌茹:

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主任、副教授徐翌茹曾在法国里昂留学,她记得那里有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中法大学,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篇章。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的创立者、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奠基人,所以只要遇到刚到里昂的中国留学生,徐翌茹一定会带他们到中法大学旧址转转,讲述这些留学前辈的动人故事。

  如今,徐翌茹已带着满腔热忱学成归国,目前,她的研究方向是病理语言学与临床语言学,主攻方向是中法两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问题研究。每当自己的学生赴法留学之前,她都会嘱咐他们有机会去里昂中法大学旧址看看,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将留法学人的初心与使命一代代传承下去,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大国担当。”徐翌茹希望新一代的青年海归继续为世界人文学术进步作出贡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