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会现场
南沙极点如何驱动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7月25日上午,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进行的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地合作重大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南沙极点驱动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生态战略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开题启动会暨调研会在南沙举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郑庆顺,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南沙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项目负责人王迎军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前沿软物质学院负责人,以及来自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州市社科院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王迎军院士牵头,10余位院士共同参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创新能力、人才汇聚能力、科技金融支撑能力和推动大湾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对南沙的极点驱动作用开展战略研究。
张立群校长讲话
围绕项目的研究内容、目标及前期进展,张立群首先介绍并肯定了项目对于推动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对省市科协、南沙区对华南理工大学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针对本项目开展,张立群指出,要强化聚焦意识,加强前瞻研究,要与南沙区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并且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他表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强调要为中国经济发展、为人类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一直以来,学校与南沙区以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中心建立起深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未来学校也将继续汇聚全校力量,不遗余力地为南沙、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王迎军院士介绍项目情况
王迎军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她指出,项目紧紧围绕南沙新定位与新使命、南沙发展现状、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现状、大湾区枢纽节点辐射作用、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生态路径等方面,着重对南沙科技和产业布局如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生态发展开展战略研究,提出南沙作为新极点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的政策建议,为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和南沙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进行资政建言。
郑庆顺院长致辞
郑庆顺介绍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广东研究院成果转化运用逐步落地见效,运行和管理机制趋于科学完善,粤港澳联动特点愈加突出明显。他指出,本项目是广东研究院2023年设立的重大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助力南沙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研究院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期待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
谢伟副书记致辞
谢伟代表南沙区委、区政府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和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南沙开发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他指出,近年来南沙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落实南沙方案,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平台的新定位,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他表示,南沙相关部门将全力配合项目组的课题调研工作,吸纳项目组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贡献南沙力量。
现场交流讨论
启动会上,项目组做了详细的开题汇报,南沙区介绍了南沙方案实施一周年成果,与会专家分别就项目调研内容展开讨论。
据了解,该项目研究周期为一年,目前项目组已对湾区主要区域开展了前期调研活动,下一步将以南沙为起点,进一步深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海、河套、横琴、光明科学城等地区调研,并拟前往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内科创高地以及世界主要湾区地区开展调研工作。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广州市科协,南沙区及华南理工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调研。(图文/孙彦东 编辑/冀早早)
链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简介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是中国工程院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11月合作共建的区域性工程科技高端智库,由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负责运行,秘书处设在省科协。广东研究院旨在凝聚院士专家智慧,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科技战略,围绕广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工程科技问题,组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