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政大讲堂召开

时间:2022-12-25单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浏览量:650

分享到

思政大课堂现场

  近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政大课堂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出席开幕式。会议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6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麦均洪向莅临本次会议的来宾和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思想政治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新时代的新发展、新阶段的新飞跃。华南理工大学一直以来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互动交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与会专家作报告

  在主旨论坛中,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为题,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立自主的现代代化道路的四点体现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国家独立和自主探索相结合的道路,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是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是以创新为主与借鉴为辅的创新道路,为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新角度。

  清华大学韩冬雪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意蕴”主题,以价值引领问题为切入点,重点阐释了中西方文化的演进逻辑、价值逻辑,从大历史大时代的高度充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先进性,肯定人的主体性价值观,认为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当走的现代化道路是体现中国传统文明和中国优秀文化精髓的道路。

  吉林大学韩喜平教授探讨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主题,表示培养青年的科学理论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责任感至关重要。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的科学理论的“望远镜”“显微镜”作用,要坚持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拓展社会实践路径,丰富生活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党的理论武装青年的现实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有效衔接”“引领为本、立破并举的有机结合”以及“立足国内和胸怀天下”的五大原则。他还提出,要坚定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原则,坚持提升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自觉,厚植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根基,展现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脉搏,开拓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支撑领域五个方面的行动逻辑,为进一步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北京大学宇文利教授在题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原则和行动逻辑”的发言中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命运共生的意识、发展共通的意识、家园共建的意识和福祉共享的意识。他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铸牢意识形态的堤坝、涵育创新民族共同文化、进一步推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和交往以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大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从理论建构、纵向层次、横向结构、动态运行、体系优化五个维度,从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六个向度,阐释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方法路径,并强调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应当特别注意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协同,理论支持、系统的有效构建及运行等问题,为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以及今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指导。  

  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主持,学校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同时开放了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通道,综合在线观看人数2399人。(图文/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编辑/赵春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