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记者眼

【华园记者眼】交换的空间 特殊的旅程

时间:2013-12-11供稿单位:人员机构浏览量:1562

分享到


  【编者按】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又称学校间学生交流计划,“学生交换”是以提高不同地区、国家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为宗旨的项目。对于交换生的申请条件,一般都是较为严格的,GPA(平均绩点)、学科素养、专业知识等高要求不在话下,对于境外的交换生,外语能力的优劣则显得尤为突出。
  据统计,自2007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已累积接收并派遣国内高校交换生超过850人次,2011年至今累积接收并派遣境外交换生超过1300人次,并且,这一数据仍处于逐年增长趋势。
  这些经过层层选拨、脱颖而出的学生在异地的生活、学习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是否适应新的环境?能否结识新的伙伴?本期记者眼,记者带你走进交换生,看看这些走出华园、走进华园的学子们是何如度过他们这一段特殊的学习之旅。


黄彦和丘娴在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获得毕业证


  “Amici Laurea(意大利语,意为毕业啦)!”黄彦和丘娴今年7月份刚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收获了毕业证,“这三年的交换学习生涯让我们终生难忘啊!”她俩是华南理工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参与的是“1+3+1”的联合培养项目,5年的学业结束后可以拿到意大利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出国做交换生,就像去学新东方英语一样,既学语言又学做饭。”丘娴打趣着说,去意大利之前,她俩都特意培训了大半年的意大利语,三年后回来已能用意大利语正常交流了。
  “在意大利好忙哦,通宵是常事。”她俩告诉记者,都灵理工大学的课时很长,通常是1.5小时-3小时一节课,有时候一天能上9个小时的课。此外,每门课的成绩结合了多种考察方式,除了平时成绩、期末笔试,还有口试、设计作业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察,“所以大家在中国放寒假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呢。”黄彦说道。

黄彦在他们参赛队的宣传海报中 丘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创作


  说起太阳能节能小屋,相信大家都记得前不久华南理工的代表队获得了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亚军,其实远在欧洲的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上,也有华园学子的身影,黄彦就是这唯一的一位中国学生。“我们的队伍里只有我一位中国人,我负责的是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明年7月就会决出欧洲赛区最终的冠军,”黄彦告诉记者,他们设计的小屋“Sun Slice”现在正处于安装阶段,“祝我们好运吧!”她笑着说道。


自行车环岛游

在著名景点绿岛上撒野


  十二天的机车环岛游、三天海岛野外求生、参加志工服务活动、第一次坐船吐得稀里哗啦……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交换到台湾台南大学的交换生,体育学院研一的谢刚过得非常充实,他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好好领略了一番台湾的风土人情。“夜市、机车、美食和自然生态,都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经历。”谢刚说道。


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当然,作为一名交换生,谢刚在台湾不光是去游的,对于台湾高校的教学模式,他有着很深的体会:“就算是最基础的体育理论课程,也是以英语教材为主,老师上课也大部分用英语,这对大陆学生是个很大的挑战。”他表示,为了在课堂上学得更多,他常常在课后花大工夫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说起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的教学差别,谢刚介绍到,相对于大陆老师主导授课的形式,台湾高校则以学生讨论为主,例如,Seminar是国立台南大学的一个特色课程,课时两周一次,以正式论文报告的形式,要求学生全部穿着正装出席,报告主持人、计时员、评分员等都由学生轮换,每次Seminar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一个很主要的渠道。”谢刚告诉记者。

大街小巷寻找美食 吃货眼中的天堂


  “同学们都好认真哦,学习氛围超浓的。”问起对华南理工学子的感受,来自宝岛台湾的曾玮婕和干斯乔不约而同地说道。她们表示,在台湾老师对学生的管教普遍比较松,主要靠学生的自制自律,所以部分爱玩的学生就会相约着出去逛街,但是在华南理工,她们惊讶地发现,学生们约的最多的地方不是自习室就是图书馆,这让她们自惭形秽。
  说起家乡台湾,曾玮婕和干斯乔聊得最多的就是台湾的夜市和小吃,“没想到广州的也不差呀,果然是‘食在广州’耶!”虽然她俩才来华南理工不到3个月的时间,但是作为一名吃货,已经几乎跑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寻找美食,她们尤其钟爱广式早茶,银记肠粉、虾饺、干蒸、烧麦……都成了她们每去必点的例牌。

在考研自习室里通宵达旦地学习 和宿舍同学讨论新闻网的内容


  何宇航是北京科技大学大三的学生,去年,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位交换生到北京科技大学学习,何宇航得以了解了交换生项目,今年,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交换生来到华南理工理学院学习。
  “这里的宿舍竟然有通宵自习室,这太符合我的口味了!”何宇航表示,自己是个“书呆子”,平常课余之后就喜欢自习、看书,晚上经常看得很晚,“有了这个通宵自习室,我就不用怕打扰舍友们休息啦。”
  问起她回去后的学习打算,何宇航毫不思索地说:“我还要继续交换下去!下次我要申请国外的联合培养项目。”她表示,交换生的学习生活让她变得更加独立,同时,知识面的拓宽、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也让她更加自信。


在同济的美好生活


  环境与能源学院大三的罗俊杰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今年9月他成功地申请到了一个去同济大学做交换生的名额,“从小到大都在广州生活,到另外一个城市、另外一间大学去看看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正好碰上交换生这个机会,就出去了。”罗俊杰告诉记者。
  “在外人看来,交换生很风光,但我们背后的付出却很少人知道。”罗俊杰表示,由于两校上课内容有时间差,有些课程华南理工下学期才上而同济大学上学期已经上完了,因此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除了上课听,课后的自学占据了罗俊杰绝大部分时间。“回广州后我还要继续自学才行,要不然这边的学业也落下了。”罗俊杰说道。
  “洗澡是最难为情的事儿了!”罗俊杰告诉记者,刚到同济大学的时候,因为在大澡堂洗澡难为情,他忍了一个星期不敢去洗澡,甚至偷偷洗冷水澡,后来气温低得受不了了,只好硬着头皮进澡堂子。
  问起在同济的饮食生活,罗俊杰笑着说:“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在饭堂打饭了。”他表示,第一次到同济大学饭堂打饭时,阿姨们操着浓浓的上海口音问他:“切地撒么子?(吃点什么)”他完全听不懂,只能用肢体语言指手画脚地表达,惹得排他后面的同学不禁发出笑声。“直到现在,我去饭堂打饭也还是这样,顺便活动活动手脚。”罗俊杰打趣道。

笑容灿烂的Thomas 和小伙伴们夜游珠江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Thomas从今年9月份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汉语。赏心悦目的中国园林式校园,是他对华南理工的最大感受。“英国的校园面积都不大,功能就只有教学,所以没有饭堂、宿舍楼之类的其他建筑,这里就像一个小镇。”他说道。
  说起中英高校教学模式,Thomas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中国大学的上课模式和英国的有很大差别,中国的课堂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笔记。而在英国则相反,学生们喜欢到台上去表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坐在下面听。“或许我从英国过来,我更加接受西式的上课模式,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
  “Well, it is really strange!(呃,味道还真的很奇怪)”提到中餐,Thomas的回答让记者有点意想不到,他一脸尴尬地说,还在英国的时候很喜欢吃那里的中餐,结果来中国之后却发现味道不一样了,不过他表示仍会大胆地尝试诸如牛杂、“夫妻肺片”等各种新奇的中国美食,“回去就可以告诉我的英国朋友们我吃过他们没吃过的东西。”【第21期】(图/受访者提供 吴夏曦 文/吴夏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