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高峰论坛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是华工办学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最紧密的区域。”5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高校除承担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重要任务外,还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华南理工大学将不断提升服务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成果转化“湾区模式”。
张立群校长作主题演讲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国际竞争的形势极其复杂。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之一,要胸怀国之大者。”张立群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创新主体是牵引者、出题者,高校是答卷人,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要面向重大需求推动大学科研,以大学科研催生重大科技成果,再以重大科技成果孕育区域创新高地。
纵观国内外典型案例,大学科技创新可以极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比如,斯坦福大学设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吸引了大量技术研发类企业在学校周边聚集,硅谷地区高科技公司网络逐步形成。依托于世界顶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发展而来的美国128号公路,道路两旁布局着65所高等院校和电子、宇航、国防、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各类公司,现有高科技企业3600多家,被称为“美国技术公路”。
张立群校长作主题演讲
张立群介绍道,华南理工大学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发展体系,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
60万华工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华南理工大学一度培养了珠三角近70%的企业家和高级工程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由华工校友创立或领导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超200家,2021年在上海科创板排队上市的企业中超过25%由华工校友创办。
张立群表示,华南理工大学要坚持“顶天立地”,既要重视基础研究,因为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原创性成果,也要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企业一起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将积极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赋能经济发展原动力,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华工担当”。首先,学校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方面聚力发力。其次,学校积极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生态圈,探索区域与高校全要素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打造深度融合、互促共生、共建共赢的科技成果转化“湾区模式”。
“总体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也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模式来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张立群表示,期望企业界、投资界与高校联手互动,共同创造一个辉煌美好的局面。(图/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高峰论坛 文/南方财经 编辑/卢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