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建设与创新工作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召开

时间:2023-05-27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量:989

分享到

会议现场

  5月20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建设与创新工作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召开。会议由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和湖南大学主办。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作主旨发言。

章熙春书记致辞

  章熙春在会上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要善而用之”的嘱托,在大思政领域深耕细作、持续发力,筑牢思政课“关键课程”地位,着力建设“第一金课”,构建了具有华工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在广州国际校区实施在地国际化办学新模式,开拓在地国际化“双向”育人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敏锐地认识到思政课创新在其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推动面向全球开门办思政课,在广州国际校区设立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班,引进海外名师,探索双语教学,推动文化互鉴,实施在地国际化思政课教学新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又红又专的拔尖创新人才。

  章熙春表示,此次工作研讨会既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创新之举,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建好“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希望在与会专家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建设能够走出新路子、开出新局面、结出新硕果。

邓卫书记作主旨发言

  邓卫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开设的思政课要呈现多样性、特色性和差异性,思政课要明确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谢波分别主持分会场。与会代表们结合所在高校的思政课建设与创新实践,就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各抒己见,分享了经验和心得。

嘉宾发言

  会议强调,各高校要明确基本原则,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根据合作办学方的不同特点灵活调整思政课程;要做好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以生为本进行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学探索,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把教师、教材、教学多角度结合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要立足制度优势,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充分交流和阐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建设与创新的思想盛宴,会议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分析透彻、见解深入,为众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的建设与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全国9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主管思政教学的校领导、教务教学负责人、思政课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相关部处、广州国际校区各办公室和书院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图/孙彦东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黄明)




文字:

图片:

视频:

编辑:

责任编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