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议举行
6月30日,围绕“城中村综合改造与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主题,“广州新观察”学术圆桌会议第55期在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唐仪兴,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多位知名专家和广州地区20余家实务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本期圆桌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广州城市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城市观察》杂志社共同承办。
曾伟玉主席致辞
曾伟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做出重要指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广州,对新时代广州要不断强化领头羊的探路引领作用、火车头的动力引擎功能,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提出殷殷嘱托。她强调,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加快城中村改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广州发展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麦均洪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欢迎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他表示,本次会议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具体举措,也是聚焦超大城市治理和城市治理现代化这一重要议题,推动广州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标杆的生动实践。会议以“城中村综合改造”为切入口,深入探讨基层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助力广州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这既是本次会议聚焦的重要议题,也是华南理工大学一直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办学理念,勇担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的使命重任。
在主旨论坛环节,章熙春、唐仪兴与上海交通大学彭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陶然教授、清华大学殷成志长聘副教授、中山大学叶林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演讲。
章熙春书记作主旨演讲
章熙春聚焦“高原上建高峰:在新起点上推动实现广州城市新活力”作主旨演讲。他深入阐释了“老城市新活力”重要理念,指出“老城市新活力”是深刻把握世界城市发展兴衰规律的重大科学论断,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的理论纲领,也是新时代我国城市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同时,他还强调“老城市新活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探索、广州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实践模式。广州积淀和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枢纽活力、文化活力、创新活力和制度活力,奠定了广州今后在高原上建高峰的基础。
唐仪兴总工程师作主旨演讲
唐仪兴在题为“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中指出,城中村改造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因地制宜。他强调城中村改造关乎城市未来、牵动民生幸福,未来广州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
专家演讲
彭勃以“人民城市”为切入点,认为应当以战略主动性、发展跨跃性、统筹整体性、普惠共识性来分别破解各类难题。陶然认为要基于“两个竞争加一个空间腾挪”的策略思路,实施“城市更新六步法”,并通过采取与同片区存量资源捆绑联动的方式,加快推动城中村与老旧小区拆除重建与有机更新的合理组合。殷成志从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现状及战略定位出发,强调了城中村改造中安全的重要性,认为在安全上应主要关注人民防空、生态安全以及社会安全三个要点。叶林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为具体案例,认为超大特大城市要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长效机制引领、先进观念培育及全面资源统筹。
在圆桌论坛环节,肖秀玲、江浩、王世福、颜昌武、答恒诚、文宏等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就“当前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前景与痛点”“超大城市低效土地使用的创新做法与前景突破”“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广州的新经验新作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广州应当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真正把广州打造成为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切实发挥广州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标杆和示范效应。
据悉,“广州新观察”系列学术圆桌会议创办于2015年,是一个汇聚政、学、研、企各界精英共同探讨当下城市发展和治理问题的学术平台。其选题聚焦党委和政府关心的工作重点、新闻媒体关注的兴奋点和老百姓关切的热点问题,旨在为广州破解城市建设发展中面临的系列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咨政建言和舆论引导作用,有效推动理论研究、学术研讨和成果转化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广州研究”知名学术品牌。 (图文/通讯员 谢旭禾 李风山 赵楠楠 杨可鑫 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