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11月26日讯(记者 黄进 黄叙浩 陈薇)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广东公布了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加快建设,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认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让县域这个战略支点全面强起来,需做好“一个关键、两城突围、三类产业”,促进县城与镇村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他建议,规划建设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要突破常态化跨区域协调机制难点,做好“靠山、样板、范例”三大重点。
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要做好“靠山、样板、范例”
何为“一个关键、两城突围、三类产业”?吴志才指出,即把握好现代化关键,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精神文明和全面发展角度,持续提升县城的公共文化、休闲生活、教育医疗、就地就业与增收等水平;做好两城突围,推动老城补短板促提升工作,推进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提升三类产业能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存量、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量、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变量。
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是广东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吴志才建议,规划建设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要突破常态化跨区域协调机制难点,做好“靠山、样板、范例”三大重点。
具体来看,首先要做好“大湾区靠山”,挖掘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历史文化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内涵,打造特色地标与塑造好大湾区“靠山”共识,加速推进融合湾区和迈进国际。
其次,做好“产业样板”,围绕打造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样板,发展面向湾区的特色农业、康养度假、户外体育、节庆赛事、健康制造、低空经济等,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含绿量”及市民游客的“绿色福利”。
此外,做好“县镇村范例”,深化改革,打通一些政策堵点来推进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再造与未来社区建设,彰显出中国气派和岭南特色,先行先试形成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省内乃至国内地区提供范例。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需突破三大难点
当前,广东正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探索县(市、区)特色发展新路径。然而,吴志才注意到,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仍存在农文旅内涵模糊、产业链条不全、统筹发展不足等难点问题。
针对农文旅内涵模糊的问题,他建议,要深刻把握与破解“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核心问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激发旅游消费市场潜力,从而赋能打造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态生活文化高度和谐的新乡村。
在产业链条不全方面,要立足县域将农文旅融入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中去,以组合优势延伸产业链与多方向拓展功能,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避免单个项目“单打独斗”。
针对统筹发展不足的问题,则要立足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与多方协作,推动县域范围内全要素保障。
此外,吴志才强调了推动乡村酒店高质量发展在“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广东乡村酒店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乡村价值的缔造者、美好生活的赋能者。”对于乡村酒店发展困境,他提出四点建议。
具体来看,一是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民宿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消费各环节和旅游活动中,避免同质化发展;二是引入乡村酒店相关延伸产业,拓宽业态,突破淡旺季制约;三是推动乡村酒店集群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链接城市外溢休闲需求和本地百姓民生。四是从专业人才、基础设施配套、智慧旅游建设等多方面发力,破解政策难点,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