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信息时报:超五十万青年深入基层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2-30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50

分享到

信息时报12月28日讯(记者 郭展鹏)12月27日,2024年广东青年大学生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总结交流会在广东药科大学召开。

今年以来,团省委紧扣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230多所省内外高校、中职技工学校组建超1.4万支突击队,组织超10万大学生常态化开展县镇村定向服务,带动超50万青年深入乡村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会上,团肇庆、团云浮、团阳江市委作为地市团委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校团委代表,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品牌项目代表分别上台作经验分享,生动讲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故事,系统展现今年广东青年大学生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个新特点。

校地合作共建,青春“一键”奔赴

团省委创新推出“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打破高校与县镇村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精准匹配。

“有了‘百千万校地通’之后,我们能在小程序上及时了解到县镇村的需求并响应‘接单’,同学们激情满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团委负责老师表示。

广东省共有1613个镇街在“百千万校地通”平台发出服务需求,高校响应“接单”,解决县镇村实际需求14040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青年躬身实干,服务地方发展

今年,团省委创新推出“青年实干家”专项,引导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赴广东各地兼职服务,解决地方实际问题。全省21个地市及下属县(市、区)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共开发岗位640余个。

中山大学15名硕士生和3名博士生通过“青年实干家”专项赴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担任局长助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华南理工大学首批带动70余名硕博士生开展城乡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依托“双百行动”校地共建项目,纵深发动来自25个学院的67名研究生组建跨学科“硕博先锋队”奔赴基层。

“青年实干家”们发挥所学专长,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服务县域经济产业发展。

推动候鸟来粤,讲好广东故事

总结会上,北京大学“地空赋能,矿业智变”突击队介绍了在肇庆封开搭建起“空—天—表—地—深”智慧化多维矿山安全监测架构,实时监测岩土圈层信息,给矿山“做CT”,为防灾减灾提供预警信号的做法。实践团队成员有感而发:“作为一名肇庆人,我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在学院组织下多次到肇庆进行深度调研,今年参与‘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回到家乡服务,让我感到格外自豪。”

暨南大学暨行致远——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整合港澳、留学生青年学生力量深入惠州市博罗县,拍摄博罗茶产业文旅宣传片,通过多语种向世界介绍茶乡故事,以国际化视角打造多元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52支省外“双一流”高校突击队、42支港澳台侨突击队、19支留学生突击队在粤服务,以青年视角和国际化视野,讲好广东高质量发展故事。

会上,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今年遴选出100个优秀品牌项目和600个典型案例,覆盖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县域科技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古建筑活化、乡村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等十大领域。”一支支突击队带“智”进村、融“技”下乡。青年大学生以“小而精”项目务实帮扶农民增收,参与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建设,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团省委负责人指出,“我们推动科创与实践深度融合,贯通一体化培养。前端建立‘攀登计划’项目培育,中端开展‘挑战杯’系列竞赛打磨交流,后端组建突击队在县域落地转化,形成完整工作闭环。省‘攀登计划’资金投入超2000万元,引导956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和391支‘挑战杯’创业竞赛省赛决赛队伍,全部转化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大学生科创实践成果在县域转化孵化,推动一批突击队转化为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县域产业项目,促进一批突击队成员毕业后到县镇村发展,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