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会议现场
9月27日,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交流研讨国际工程教育新趋势,宣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化布局和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大会并致辞。本届会议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承办。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许勇参加相关活动。
本次会议由主会议和3场平行会议组成,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各界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主会议上,怀进鹏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工程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各领域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特别是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正不断迭代进化,工程教育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我们以发展的方式,研究思考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工程教育交流合作,协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参考。怀进鹏就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国际工程教育新生态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携手共创卓越引领的国际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二是携手探索智能时代的国际工程教育变革新路径;三是携手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网络。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与国际工程联盟签署联合声明,合作启动构建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中国倡议的此项工作将在本科《华盛顿协议》等基础上,弥补全球高层次工程人才国际互认体系关键空白,构建全球统一的硕士、博士培养质量基准,为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支撑。
中国-秘鲁卓越工程师学院签约仪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分别与外方高校签约,将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开展密切合作。章熙春代表学校与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秘鲁博路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四方共同建设“中国-秘鲁卓越工程师学院”。学院旨在促进高水平工程人才的联合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产业、学术与科研在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电网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与秘鲁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学术、科研与专业交流;促进可持续发展、知识共享以及科技与高等教育领域的双边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标准建设平行会议现场
平行会议环节,来自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评估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以及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培养标准建设、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标准建设平行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来自中国、法国、秘鲁高校以及行业企业的代表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
章熙春书记致辞
章熙春作为会议高校主席致辞。他指出,卓越工程师是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近年来,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发力,着力开展项目制产教融合育人实践,贯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发展,拓展工程教育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华工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平台,凝聚更多国际共识,推动形成既体现全球普遍规律、又尊重区域特色的卓越工程师能力框架,推动不同体系之间对话互通;通过高校、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把“标准”真正转化为机制与实践,让互认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成为一种可持续推进的合作模式;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打造一批跨国联合培养与研究样板工程,促进工程师标准的国际互认从试点走向规模化推广。教育是全球的共同利益,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工程教育更需要开放、合作与共享,华南理工大学愿与各方一道,共同为全球工程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许勇主持平行会议并作主题报告,云南电网公司党委副书记陈邦宇、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校长Jeri Gloria Ramón Ruffner de Vega、工业工程学院院长Oscar Rafael Tinoco Gomez、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里昂校长Frédéric Fotiadu、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分别作了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