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语音与语言处理领域权威专家、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海洲校友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并作学术分享,与母校师生共话AI探索之路。
1980年,年仅16岁的李海洲怀揣求知热忱,来到华园,在无线电系(今电子与信息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开启求学之旅。“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深深扎根于他的学术生涯。凭借卓越才华与不懈努力,他29岁便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往新加坡工作后,当选国际语音通信学会(ISCA)首位华人主席,荣获新加坡总统科技奖。他为苹果、百度等国际厂商研发了语音系统,令全球大量用户受益。
“我的人工智能旅程从华南理工开始。”李海洲表示,他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始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谈起在华园的求学过程,他感谢学校的优秀师资、培养理念和实践平台赋予了他三大“宝贵技能”:一是系统学习了理论结合实践的科研方法论,强调科学问题源于生活,成果要回归应用;二是受益于产业与学术提供的双重经验,以实践经历反哺科研,形成良性闭环;三是建立了兴趣导向的职业发展观,坚持将兴趣转化为职业,实现人生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双赢。
站到母校的讲台上,是李海洲的心愿。离校多年来,他一直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眷恋。如今能以客座教授身份重返,他期待进一步推动与学校的科研合作,更多参与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
讲座现场
受聘仪式后,李海洲以《我的AI探索之旅,在此启航》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从华南工学院起步、迈向学术前沿的成长故事。他结合相关技术的关键转折点,对比了AI与语言技术领域不同时期的发展差异,并分享自己的早期研究成果;针对热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通过列举实例,他说明了LLM在知识、算数、逻辑等方面的能力,分享了“明确指令、提供上下文,分享精准,提需求、给示例”等交互技巧,以及理性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的要点。
互动环节
在提问交流环节,师生围绕AI研究难点、职业规划等问题踊跃提问,李海洲耐心解答并给出建议。他希望同学们能各自找到热爱的领域,坚持探索;无论做哪一方面研究,都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此次李海洲受聘为客座教授,将为学校构建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注入动力,带来更多的前沿学术视野与顶尖科研资源。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发展,响应国家需求和产业前沿,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人事处、电子与信息学院负责人及300余名师生聆听学术讲座。